木工活的“背后功臣”—安比高原山毛榉林




山毛榉二次林包围着安比高原分布广泛。所谓二次林,是指本来生在土地上的森林因台风、喷火等自然灾害和砍伐等导致土地裸露,之后又自然重生的森林。
在安比川上游,盛行作为漆器根基的木工活。在山下,有一个居住着从阔叶树林中砍伐树木并用陶钧削磨,专注于木工活的“木匠” 村落。木匠们每公顷要留下数棵母树以及用锯子切不开的大树,砍伐能作为材料的阔叶树。剩下的树木则作为寄主树种,种子发芽后便是二次林的重生。
昭和初期1920年代,由于当时盛行在林间放牧牛马,阻碍山毛榉幼树成长的竹叶等被踩倒或被采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。亦被选为“森林浴之森·日本100选”的可放松身心的森林。请从深呼吸开始体会其森林的清新空气。
当时搬运树木亦很辛苦。因此,木匠大致分为两种方法来搬运。一种是运用河流漂树的方法。冬天,将圆木砍伐后用马橇等运到河流区域,之后在春雪融化的同时将圆木漂流至涨水的河里,在水流平稳的地方再把圆木从河里捞上来。如此这般在春天将圆木漂流到河里运送而来的木头被称为“春木”,从河里捞圆木的地方则被称为“春木场”。当场在春木场将春木切成适当大小带回工作室,使用陶钧完成打磨木材。
另一种方法是将包括陶钧在内的所有工具移动到砍伐圆木的现场,在现场完成打磨木材。在没有电力的时代由于须用人力来转动陶钧,比起搬运圆木,当场完成打磨木材显得更有效率,所以可推测此为主流方法。
写真提供:八幡平市、神奈川大学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